0755-83288315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燃气资讯 > 国内资讯国内资讯
中国将主动开展能源外交
发布时间:2014-01-03

12月24日,国家能源局网站称,中国将“主动开展能源外交,加强同周边国家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切实抓好重大能源项目务实合作,推动能源装备‘走出去’”。
  对此,中海油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以往我国能源对外合作多停留在产业链上游,今后能源装备出口将有利于发挥中国企业优势、降低风险,符合国际市场需求。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毅军也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外能源合作数额大、时间长、涉及面广,能源外交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挥能源装备优势
  “我们原来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将更多精力放在了能源产业链上游,设备和服务反而受到压抑。”上述中海油人士表示,除美国外,中国拥有最完整的石油供应体系。能源装备是中国的优势,相较海外投资来说风险小,且国际市场对此存在一定需求。
  除能源装备“走出去”外,加强同周边国家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被纳入未来能源合作的重点。刘毅军认为,中国越来越注重能源来源多元化,这就需要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拉动能源设备“走出去”。随着能源设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出口量不断加大,有利于加快中国能源“走出去”的速度和扩展其深度。
  当然,正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所说,“能源外交不是简单地输出技术和装备,而是双方都有需求,对有能源设备需求的国家,我们能够参与建设和投资。”周大地说,中国的能源建设和设备制造能力在世界上都是比较强的,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具有价格优势。
  尽管如此,商务部产业司机电出口处处长孙健认为,能源装备“走出去”仍存在本地化发展问题。中国企业原来在对外经贸合作,包括执行援外工程过程中,把大量的中国劳务带了出去,虽然为当地作了很多贡献,但对当地就业或者经济实力提升仍有改善的余地。
  落后理念要转变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高层出访国外,取得了一系列能源外交成果。能源局局长吴新雄率团先后访问了沙特阿拉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分别签署《关于加强和平利用核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土能源合作分委会第三次会议纪要》《中哈能源合作分委会第七次会议纪要》,推进和细化石油、天然气、核能、光伏等多领域能源合作。中核、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巨头均随团出访。
  11月下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罗马尼亚访问时签下多项“大单”,更显示出中国能源外交的力度和加强重大能源项目合作的务实态度。中国能源装备企业受益于此,并将参与罗维纳里火电站项目、切尔纳沃德核电站项目和塔尔尼察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
  对此,前述中海油人士提醒,能源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还具有政治属性,但国家政治诉求与企业经营一定要相互分离,不要让企业背负过多的政治包袱。企业“走出去”只有遵循国际市场规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不要干预,而是要鼓励和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监管机制。“政企不分的问题一定要解决,落后的思想观念一定要转变。”该人士说。

来源于《中国石油新闻中心》